秋山问道图

秋山问道图

巨然,秋山五代时期的问道画僧。他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秋山南唐灭亡后,问道跟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秋山进入了开宝寺继续修行。问道

巨然和尚曾师从南派山水画之祖董源,秋山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问道

历史上,秋山人们把“荆关董巨”并称为五代四大山水画家。问道而把“董巨”二人,秋山也就是问道董源、巨然共同视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秋山

《秋山问道图》是问道巨然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描绘了南方秋天的秋山山水景色。

秋山问道图

画家采用竖幅全景式构图,将巍峨的高山耸立在人们面前。但他的山却并非北方山体的硬朗险峻,而是温厚安详的,又带着超脱尘世的意味。

我们来仔细观赏这幅画。先从画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画眼”开始。

这幅画的画眼在哪里?是最高的那座山峰吗?

不是!眼睛沿山体向下看,向下看,直到山坳间,那几间屋舍,就是它。

屋舍夹在群山之间,周围一圈树木围绕。树木的黑更加反衬了屋顶的白。

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让屋舍的悠闲明亮成为了文人的向往之地。

《秋山问道图》,讲的是问道,问的是宇宙万物的大道,是超乎尘世的大道。

看屋舍内坐着两个人,看样子是有人不辞遥远,来到这里,正在向主人问道。

而这并不是终点。屋舍的后面,小路继续向前,伸向越发幽深高远的地方。

原来,画家心中的道是要不断地追寻的。

这“画眼”,画的是画家心中的追求。

再看画面的其它部分。

近景中一条小溪从山间流出画面。水边蒲草与石岸相依,岸边长有杂树。

巨然所画的这几棵树不再是笔直向上的,而是多了倾斜和曲折,仿佛在相互对话。

画面因为这些树的顾盼之姿而多了许多生动。

看那些水边上的蒲草,一律向右侧弯曲,一定是秋风在掠过,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柔媚的蒲草

再看中景和远景,画家重点表现了那些重重叠叠的山。这山并不是北方山水的硬朗,它的线条轮廓是圆浑的、柔和的。

画家用披麻皴细致地刻画出山体长期被雨水冲刷的松软土质的结构特征。

在山头的顶部,巨然创造性地使用了“矾头”:也就是那几块莹白剔透的石头。这种画法,让厚重的土质山体多了轻灵之感。

巨然在点苔上,并没有采用董源式密密麻麻的点法,而是在山体转折处疏密有致的进行点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些苔点,代表了近处的细草、苔藓,远处的杂树等等。

整体看上去,在树木、苔点、矾头的衬托下,山越发空灵。

越向上看,山体越发集中,直至画面最顶端。它是高大的,同时它又亲切而温厚,充满灵动之气。

这是山的设计。

我们看树的布置,画家也是用了心机的。

它们左右对称呼应,使得画面不会向某个方向倾倒。

画面最下方,山脚下的左右两组树木,画家用浓墨点染,稳定了整个画面。

尤其是溪边那棵独自倾斜的树,成了山麓间的农舍的影壁墙,让原本敞开的门变得欲说还休。

而农舍被树木围绕,一条小路蜿蜒而出,又被这棵树悄悄挡住,出与入,显与隐,相互交织和转换着。

中景中的树木,呈S型分布,不仅突出了山石的轮廓,增加山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引领着我们的视线蜿蜒向上,达到顶峰。

这幅画仔细品味,还有很多值得玩味之处。

元好问曾经作诗赞赏巨然的这幅作品:

  巨然秋山为邓州相公赋      笔端游戏三昧,      物外平生往还。      为问阿师何在,      白云依旧青山。

一副优秀的画作,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法上的出色,而是它涵盖了画家的内心思想,精神追求,文人画作尤其如此。